两步验证
介绍
企业后台包含着大量用户敏感信息,两步验证能够为 Dify 企业版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提供更加深入的安全保障。启用功能后,即使原始的密码意外泄露,仍能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操作,确保系统管理员账户和企业后台的数据安全。
该机制要求用户在输入正确的密码后,再输入身份验证器应用生成的实时验证码才能完成登录。这种”双因素”验证显著提高了账户安全性。
实施前提
在配置两步验证前,请确保满足以下条件:
- 系统管理员权限 - 仅系统管理员可配置两步验证。
- 身份验证器应用 - 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兼容的身份验证器应用。
身份验证器应用(如 Google Authenticator)基于 TOTP(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码)标准,每 30 秒生成一个新的验证码。
开启两步验证
开启团队内全局两步验证前,需确保已配置个人账号内的两步验证。
个人账号
配置个人两步验证的步骤:
访问管理后台
登录到 Dify 企业版管理后台。
打开两步验证设置
在侧边栏菜单中,点击”两步验证”选项。
配置身份验证器
找到身份验证器部分,点击右侧的”配置”按钮。
扫描二维码
使用你的身份验证器应用扫描显示的二维码。
输入验证码
在验证框中输入身份验证器应用显示的六位验证码,完成设置。
如无法扫描二维码,请悬停在 Setup Key 上查看密钥文本。将其输入至身份验证器内生成六位验证码,填写此验证码到验证框中。
启用两步验证后,将同步生成备用码。为避免装有身份验证器的设备丢失而造成无法获取在线验证码,建议手抄或打印备用码至安全的地方。
备用码的效力为一次性,已使用的备用码将会失效。如需更多备用码,请点击”重新生成”。
企业全局
所有系统管理员均具备开启企业全局两步验证的权限;开启个人两步验证后才允许开启团队全局验证。
前往 设置 → 身份认证 开启企业全局两步验证。开启后,每位系统管理员登录企业版管理后台时,将会被要求提供额外的验证码。若有系统管理员尚未设置两步验证,请参考常见问题。
修改两步验证
访问企业版管理后台,点击 “两步验证”,点击身份验证器右侧菜单选项中的 “编辑” 按钮。在弹出的验证页面中,输入身份验证器显示的新六位验证码以确认身份,完成修改。
关闭两步验证
关闭两步验证会移除额外的安全层,使账户仅依赖密码保护,显著增加被未授权访问的风险。
个人账号
若企业后台已开启全局强制两步验证,则无法关闭个人账号的两步验证。
访问企业版管理后台,点击 “两步验证” → “停用两步验证”。
企业全局
访问企业版管理后台,点击 “设置” → “身份认证” 关闭两步验证按钮。
启用、修改或关闭两步验证时,系统管理员的邮箱内将收到对应通知。
常见问题
我遗失了带有身份验证器的设备,应该如何登录?
如果你忘记或丢失了原设备,使用以下方法进行登录:
- 使用备用码登录:登录页面上选择”使用备用码”选项,输入之前保存的备用码。请注意,每个备用码只能使用一次。
- 联系其他系统管理员:如果你没有备用码,请联系团队中的其他系统管理员,请求临时访问权限或协助重置两步验证设置。
两步验证码输入正确但系统提示错误,如何解决?
验证码错误通常有以下原因:
- 时间不同步:身份验证器基于时间生成验证码,确保你的设备时间与标准时间同步。大多数智能手机会自动同步时间,但如果你关闭了自动同步,请在设备设置中开启。
- 验证码过期:身份验证器验证码通常每 30 秒更新一次。如果你在验证码即将过期时输入,可能会失效。请等待新的验证码生成后再尝试。
- 设备与账号不匹配:确认你正在使用正确的身份验证器和正确的账号生成验证码。
更换手机后如何迁移身份验证器?
有两种方法可以迁移应用程序:
- 使用应用内迁移功能:部分身份验证器(如 Google Authenticator 最新版本)提供账号导出/导入功能,可以通过此功能将验证器信息迁移到新设备。
- 重新设置两步验证:
- 使用备用码登录系统。
- 参考修改两步验证, 前往个人两步验证设置页面,点击”编辑”。
- 使用新设备生成的验证码完成验证。
全局强制启用两步验证后,未启用个人账号两步验证的管理员如何登录?
当全局强制启用两步验证后,未启用两步验证的管理员的登录流程为:
- 新管理员使用邮箱和密码(或 SSO)登录系统。
- 系统会自动检测到该管理员未配置两步验证,并在企业版登录页提供两步验证操作指引。
- 新管理员需下载身份验证器应用,并按照页面提示完成两步验证设置。
- 设置完成后,输入六位验证码后将允许新管理员继续登录企业后台。
企业使用 SSO 登录,是否还需要两步验证?
是的,即使你的企业使用 SSO(单点登录)系统,仍然建议启用两步验证。这提供了双重保障:
- SSO 确保用户身份在企业应用间的统一认证
- 两步验证为企业后台提供额外的安全层级,防止 SSO 凭证被盗用时的未授权访问
这种多层安全策略(又称”深度防御”)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最佳实践。